司柳之争胜负已分
(相关资料图)
【司柳之争胜负已分】
司马南和柳传志之间的缠斗,已经有近一年半时间了,究竟谁对谁错,似乎没有定论。其实,胜负已经分明,司马南胜得道义,输了某些“疵”节;柳传志赢了实惠,败了名声。
但网络上现在围绕司柳之争仍很热闹。司马南的拥趸们在奇怪政府为何不对联想彻查对柳传志彻查。柳洗们则是在呼呼政府查办司马南,在罔顾事实牵强附会地为柳传志洗白,在掘地三尺找司马南黑料罗织罪名贬毁司马南。双方为此都耗费了巨大时间和精力。
我建议大家还是各自鸣金收兵,将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。
为什么要这样说?大家冷静想想,司马南的举报为何石沉大海?柳传志又为何不去法院起诉司马南诬告?官方又为何既不明确阻止司马南也不明确支持柳传志?
其中原由,咱一一道来。
先说柳传志为何既不公开澄清又不去法院起诉司马南诬告。其实,司马南揭露的柳传志的问题的依据,主要来源于联想公开的年报资料,柳传志根本无法抵赖,无法否定。所以,柳传志非但不敢去法院起诉司马南诬告,而且连自己出面或联想公司官方出面澄清,都没有信心,都不敢。因为,澄清也好,起诉也好,就要摆出更多的资料,找出更多的当事人,否则无法自圆其说。但那样,极有可能暴露出的漏洞线索会更多更大,导致事态完全失控,风险实在太过巨大。一旦真相大白,无疑会使自己更加被动,更加一败涂地。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柳传志内心比谁都清楚究竟是咋回事,选择沉默,才是风险最小,最明智,最能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避过风头。当然,要说柳传志、联想完全保持沉默也不客观,他们自己没有发声,但有大量外围人员加入了洗白柳传志的队伍之中。
再说司马南为何举报石沉大海。因为联想问题,一是时间跨度长,从1984年至2021年跨度有35年,改革开放年代,中间政策多变,对柳传志某些事情难以明确鉴定;二是涉及人员多,有的在位,有的调离,有的退位,有的死亡,有的在台前,有的在台后,盘根错节,利益交叉,错综复杂;三是牵涉企业多,查一个问题,可能毁了一个企业;四是牵涉地域广,大陆,香港,美国,还有欧洲那边买的银行,需要获取多方配合,一些事情,已经可能不方便或根本无法查清。由于这些原因,这联想问题想查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所以,虽然,司马南实名举报了,也不会立竿见影,在短期内弄出定论来。
最后说说政府官方为何既不表示阻止司马南也不表示支持柳传志。司柳之争沸沸扬扬闹腾了这么长时间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双方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其实,这闹非闹,这闹本身就是让是非曲直在争论中暴露得更加彻底。政府不表态,不劝架,不拉架,不阻止,实际上就是一种微妙的表态,就是借司马南对柳传志和联想的发难,对社会上某些人某些企业进行敲山震虎,以前的野蛮、偷鸡摸狗,既往不咎,但不要再打国有资产的主意,不要忘乎所以,不要时刻想着为了一企之私一己之私妄图突破政策规范,与时俱进,进入规范时代,守规守矩,踏踏实实尽民族企业家的一份社会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