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师生走进田间 体验劳动实践“真功夫”
【资料图】
“五一”劳动节前夕,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部分同学在校长魏盈和老师的带领下,来到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基地开展农业劳动实践活动。
清风拂面,麦浪滚滚,同学们走进实验基地立即被这绿色的海洋吸引住了。
作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,该试验基地历史悠久,始建于清末,距今已有100多年了,一代代农业科学家依托试验基地育成了泰山1号、济麦22等一系列小麦品种,还有大豆、谷子、高粱、甘薯等优质品种,为我国粮食安全,粮食丰产,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作物所的汪晓璐博士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为大家讲解小麦的起源、分类及用途等农业知识。同学们了解到原来小麦有这么多样的品种,有高产型的,有适合做面包的强筋小麦,还有紫麦、糯麦、高叶黄素等功能小麦。农业科学家采用分子标记、基因编辑等高新技术,能更精准高效选育、培育产量更高、营养更加丰富的粮食作物品种,更好的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要。
在专家的指导下,大家学习如何使用锄头除草、如何撒肥、浇水。同学们跃跃欲试,手拿锄头、耙子等农具,认真操作。不学不知道,看似简单的除草还是个技术活,用力大了土被锄松了,用力轻了草除不干净。学习撒肥也不简单,要把肥料均匀的撒进田里,需要长期实践的经验,否则撒不均匀,事倍功半。
同学们劳动热情高涨,干了一会就汗流浃背,大家切身体验到了“汗滴禾下土”的感受,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。 农业专家介绍到,随着科技的进步,我们很多的农业生产都已实现了机械化,施肥、浇水、打药等人工农事操作,都已被滴灌、无人机等设施或机械取代,并已向智能化迈进。
一上午的劳动实践,同学们不但学习了小麦的科学知识、基本的农事操作技能,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,同时,大家也感受到在基因编辑、智慧农业这些高新技术的加持下,现代农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劳动实践中,魏盈不时地为同学们手把手做示范,教大家使用农具。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,将来长大设计出更聪明的农业机器人,高效完成田间作业,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,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力量。
编辑:王煜玲
审核:周玉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