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观点!对话中国信通院&奇墨科技:如何实现精细化的云成本优化?
“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说,上云后就像掉进了“烧钱”的无底洞。以至于我们被迫减少自己的盈利预期。”一位汽车企业的副总裁表示。
企业该如何解脱云成本困境,激活下一阶段盈利增长?
近日,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副主任李哲、奇墨科技CIO江峰接受了媒体独家专访,分享了云成本优化的专业见解,并给出了“降本增效”的新对策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疯涨的云成本,让企业从上云转向云优化
过去5-6年,我国企业[上云数字化转型]一路狂飙。根据中国工信部数据统计,目前我国已有380多万企业上云。
但进入后云阶段,安全、成本、运维等巨大的不确定和不可控,反而让企业由上云的“优越”转变为“忧虑”。
尤其是高涨的云成本,正重塑企业IT消费模型,一步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压力。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,80%的企业云计算成本超出预算。而Gartner的调研则指出,企业35%的云成本支出是被浪费掉的!
为什么企业云成本容易失控?奇墨科技CIO江峰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两大关键原因:
一是由于采用传统IT的“超配”思维用云,企业没有完全发挥公有云弹性伸缩、按需付费的优势。二是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与云计算的模式不相容。同时,在对业务的规划与云费用的估算过程中,IT和业务部门缺乏充分沟通与共识。
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副主任李哲认为,“当前,混合云、专有云等云计算部署模式逐渐成为主流,代替传统的单一部署模式,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复杂的消费模型和运营体系。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关注重点,企业工作中心逐渐从如何迁移上云转变为如何优化用云。”
借助平台工具,实现精细化的云成本优化
关于节省云成本,一些较为激进的企业选择了将部分业务[下云],一些企业则实施[压云预算]的粗暴政策。但这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。
一位互联网企业CIO曾谈到:“公司内部并没有人知道哪些业务的云资源需要降配、释放,我们很难压缩云成本。最后迫于压力砍掉部分云资源,原有的业务却跑不动了。”
事实上,云成本优化不仅仅是简单地节省云成本,而是要精细化用云管云,在保障业务连续性、敏捷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云成本。
中国信通院李哲认为,“企业需从人员角色、工具平台、流程制度三方面建立可持续的云成本优化能力体系。其中,工具平台是云成本优化工作的重要手段。例如云账单的拆分、计费的管理,仅靠人工是无法使成本优化工作效率提升至较高水平,需要将各项能力沉淀到工具中。”
那么,该如何选择和利用工具平台实现精细化的云成本优化?目前,中国信通院已针对“原生成本优化工具”和“混合多云成本优化工具”建立了场景化的能力要求和标准,为企业提供了产品选择和落地实践的参考依据。
例如奇墨ITQM平台,是业内第一个成功通过中国信通院《可信云•云成本优化工具能力要求第二部分混合多云成本优化工具》评估认证的工具。
中国信通院李哲提到:“在评测过程中,我们对奇墨ITQM平台FinOps云成本优化中心进行了共20个能力子项、近百条指标的测试,并重点考察了包括多云成本监测、多云成本管理、多云成本分析、多云优化提升四大基本能力和二次分账场景能力。”
在谈及奇墨ITQM平台的行业创新应用性时,奇墨科技CIO江峰表示:“奇墨ITQM平台是基于AI大数据解决混合多云成本的复杂性,可从成本意识、预算管理、账单分析、费用预测、异常告警、成本优化、成本立可退等多个维度,助力企业构建完善的成本运营体系和做好云上成本精细化管理,让成本实现精细化、数字化、可视化。”
持续云优化治理,全面释放企业云上价值
无论是降本还是增效,上云从来都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。如何在上云之后持续优化,全面释放云计算优势与价值来加速业务创新与增长,才是关键所在。
在这个过程当中,企业需从实际的业务需求、组织架构、流程机制等出发,全面提升云优化能力和水平。
作为云计算行业发展引领的权威平台,近年来,中国信通院已牵头制定了多项云优化系列标准,为企业提供多云时代下的新IT治理方向。中国信通院李哲表示,“后续,中国信通院将积极发挥产业平台作用,持续完善云优化治理标准体系,积极探索企业云成本优化和可持续性资源运营等领域研究,通过标准和科研为企业上云用云成效质量提供保障,为云运营运维能力建设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。”
从企业云优化的落地实践来看,奇墨科技CIO江峰表示:“目前,我们已通过奇墨ITQM平台为全国海量客户落地了云成本优化实践。接下来,我们将基于一线客户切实反馈的需求,不断优化和扩展我们的产品和方案能力,助力企业全面落地和构建云成本治理体系。